网站支持IPv6访问 无障碍浏览 简体

药姑山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捕获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图)

索引号 : 011337514/2025-13172 文       号 :

主题分类: 环境监测、保护和治理 发文单位: 咸宁市生态环境局

名       称: 药姑山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捕获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图) 发布日期: 2025年05月23日

有效性: 有效 发文日期:

近日,药姑山自然保护区在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工作时,取得重要成果。保护区内安装的红外相机成功捕捉到多种珍稀野生动物活动画面,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颈长尾雉,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鹇和蛇雕等,为珍稀野生物种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有力彰显了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


在药姑山自然保护区黄袍片区大盘山蔡家岭,红外相机首次通过人工设备清晰拍摄到白颈长尾雉雄鸟活动影像。白颈长尾雉属鸡形目雉科,是中国特有珍稀雉类,雄鸟头灰褐色、颈部白色,羽毛色彩斑斓、辨识度极高。因其生性机警、活动隐秘,此次拍摄的影像资料尤为珍贵。此外,红外相机还在保护区其他区域捕捉到白鹇和蛇雕。白鹇羽色洁白、体态优美,蛇雕作为大中型鹰类,头顶具黑色杂白圆形羽冠,二者在山林间、高空中展现出独特生态魅力。同时,果子狸、狗獾、猪獾、草兔、小麂等“三有”保护动物的觅食、嬉戏画面也被记录,尽显保护区生机勃勃的生态景象。目前,部分动物影像资料仍在整理中,后续综合科考工作或有更多重大发现。




药姑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湘鄂赣三省五县市交界处的咸宁市通城县境内,是幕阜山系中保存较完整的自然区域之一,鄂东南最为重要的生物基因库;是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富集地区之一,素有“江南天然药库”美誉;是湖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野生雉类栖息地,是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补充,具有重大生态价值。

据2022年科考结果统计,保护区内有维管植物203科833属1982种。其中有种子植物167科755属1787种,包括裸子植物6科14属21种、被子植物161科741属1766种,列入国内外保护组织和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共有70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有43种,其中Ⅰ级3种、Ⅱ级40种,占湖北省同类总种数的41.18%。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有27目95科209属303种。其中:两栖类1目7科15属23种、爬行类2目14科28属39种、鸟类17目54科118属177种、哺乳类7目20科48属64种。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0种、Ⅱ级46种,其中湖北省重点保护动物87种。

近年来,药姑山自然保护区管委会通过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栖息地修复等措施,为野生动植物构建良好生存环境。管委会工作人员表示,将持续关注野生动物动态,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加强生态保护工作,助力药姑山成为更多生灵的美好家园,也期待未来随着生态环境改善,记录到更多珍稀物种,为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更丰富数据支撑。(药姑山自然保护区管委会 周石)


附件:

主办单位:咸宁市生态环境局 单位地址:咸宁市银桂路15号 电子邮箱:hbxnhjbh@163.com 投诉电话:0715-8898872

技术支持: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 版权所有©鄂ICP备05011845号 网站标识码4212000006 鄂公网安备 42120202000232号